首页 >> 上糊机

形式设计美学面形态与体形态古法琉璃

闽机机械网 2022-07-14 19:32:54

形式设计美学:面形态与体形态

所谓面是指二维空间的形态要素。与线要素不同的是它具有方向感的内含外,它还具有幅度的特征,在形式构成中是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造型要素,为此,对它的研究就是至关但是重要的了。

1. 面具有哪些形式系列?

在客观世界里,无论是自然还是人为的面形态,尽管千姿百态,它们都是有形的,因此说,没有无形的面,可以说形与面是合为一体的,对面的要素的研究就是对形的研究。面形宏观上分有两大系列:一是直线系列,即以直线为主的面形系列;另一类是曲线形系列,此外,还分别包含几何形和自由形分类。同时不同系列的面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机能。

2. 原形

所谓原形就是最原始的根源形,它们是构成所有面形的基础。也就是说:所有的形都是由它们的不同变化产生的,这就是方形和圆形。这两个阴阳对立的原形造就了变化无穷的大千世界。

下面我们通过我国传统的益智图可见其中的道理。益智图是采用九宫格结构,先将方形空间等分为九个等分的区域,均为小的正方形,然后在趣味中心一分为二,再在中心画圆,再取四个方中寓圆的四个角形,称为“四声”,“四像”,周围又分别用直线和斜线构成不同的直线形,这就构成了“原形”。(图)

然后在这个的原形的形式和数量的局限下,可以拼出各种不同的诗情画意来。这是古代文人的高级玩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通过方圆两个原始形可以产生千变万化的不同形式来。(图)

再举个国外构成理论“形的系统树”的例子,它把方圆两个图形比做树干,其他变化的各种形比做树枝,说明形的生长变化都源于树干,形象地说明了形的来源和变化的关系。(图)

3. 面形态有表情吗?

首先,所有自然物态和人为设计都是有形的,不同的形都是有轮廓的,俗称外形。从视觉心理角度讲,外形的界定是以线的形式状态反映的,而线是有表情的,这在前面的章节中已有叙述。这样,不同线系所构成的面形就含有不同线形态的表情基因,因而也就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影响,也就是表情。当我们界定面形的表情时,往往是以线系来分析的。首先,把面形态分为两大类,即直线系面形态和曲线系面形态,其中又根据它们所包含有直线和曲线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评判。从语言的概念来表述可以有刚直、肃穆、挺拔、崇高、向上、明朗、丰满、柔和、轻盈、亲和、抒情、活泼等不同的评价。例如对正方形的表情评价,往往是:庄重、大方,对圆形的评价是亲和、丰满。这正是直线和曲线的个性。所以,评价和构成面形时,在表情设计上首先要从总体上定位,即是直线系表情系列,还是曲线系列,然后才是它的表情程度强弱的具体斟酌和把握。

4. 面形态的构成关系如何?

在进行形式设计前,必须明确平面形式构成的基本逻辑体系,各种基本形的关系和构成机制。下面通过“形环”原理就可更形象地了解上述问题。

首先,将方形和圆形放在对立位置上,然后用减法将方圆各一分为二,得出半圆和半方形,分设左右,再经过分别用直线、曲线减缺,逐渐分别向对立的方向转化就诞生出12个基本形态来,这就是形环。(图)

其次,在这一形环中以其距离为前轴两车轮的轮距有直线的面形部分为直线形系列;有曲线的面形的部分为曲线形系列。形环中所有相对关系的图形均为对比形关系,相邻形为调和关系或称为过渡关系。而不同的形可以构成不同主调的形系列。例如:椭圆形调子系列,三角形调子系列等。

除此而外,自由型面形态系列,具更加复杂的表情,其中包括直线曲线的含量,面积及流动线的变化程度等。总体来说自由型面的构成掌握的难度要高于几何型面形态的构成,是需要有较多的构成积淀和经验的人才可以涉足的。

5. 面形态的识别和应用

① 几何直线形,一般都有典型的构成角度,如:90°,45°,在规则类的设计中是常用的,如:建筑设计、方形系列的平面设计等。在特殊的个案中也有选择不同角度的情况。

② 几何曲线型的面形,常常是指仪器绘制的,有圆心的或变径的曲线形均属于此类。这种构成比直线型较难掌握,但是只要认真领会理论和多做实践都会做好的。

6. 如何培养面构成的能力?

在对面形态的单独构成训练中,主要有两大方面是必须掌握的,这就是面的组合和面的分割。也可以说用形式设计美学的理论和原则,即“异同有机整合”规律在面形态形式设计中加以应用和理解。

①面的分割

对面进行分割时首先要设定整体形式的主导方向,使之对整体平面空间有统一的主调,同时面积也要有明确的大小主从关系和过渡关系。这是方向和面积的异同整合关系。其次,至关重要的是分割后各部分的比例关系,要使各分割面之间有一定的模数关系使之相互有“模数”的逻辑内涵,即有机整合各部分的和谐与统一。最后,就是要注意整体形式的平衡性,要在视觉心理上有均衡和安定之感。此外,也要应用线构成的学习成果,注意分割线的粗中细的异同整合关系,做到既对照又统一。(图)

关于自由面形态的构成原则和上述要求总体上是一致的,只是自由形的把握具有一定感观性和实践基础,难于更具体的量化要求,如果说上述要求具有理性的话,自由构成则更有感性色彩,具体构成练习可自定形式,但在心理上一定要有理论观念,且不可盲目构成。

②面的组合

同样,面的组合就是应用异同有机整合理论,将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面,完美的组合在一起,使之既有对比又和谐统一。下面举例说明这个问题:

这是由五个不同方向的面组合的面形构成。首先可以看出居于中心位置的拐尺形是面积最大的主要面形,同时五个要素中有三个水平方向成为主导方向,然后用中度宽的竖向面形于其他要素产生对比关系,另外两个中与窄的面做过渡处理,使整体形式形成了既有对比的生动性,又有统一的和谐关系。只要我们用较少的单数面形,不断实践,就可以不断深化对面的组合规律和方法的认识和理解从自由面形组合(图)中可以看出这是几何形面的组合。由于自由形面的形态是千差万别的,而且要素间的异同组合关系也比较复杂,它是经验型的练习,必须在掌握几何型组合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欣赏实际作品来提高组合能力。

从这个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自由曲面的衬托,有自由直线的对比,这里的面形边线遇直则曲,遇曲则直,本身也有曲直的变化,结构中心线为斜线的交叉关系,角度比较和谐,中间的垂直线造成对比效果,加之中心的异形使之呈现生动的对比效应,自由曲面形又加个小的要素,使之在衬托中有适度的变化,既不喧宾夺主,又丰富组合关系。

又如(图)这是北京奥运的森林公园及中心区规划。其中的水面、陆面和道路之间用自由曲面和几何平面的对比,构成了良好的异同组合关系。在形式设计上是很成功的,可称为综合设计中恰当应用形式设计方法的良好案例。

体形态

所谓体形态,根据动态的定义,是指曲面的移动轨迹而构成的三维形式。它是通过不同面的平移、斜移、旋转而产生的不同的立体形式,见(图4~1)

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它同二维空间所表现出来的平面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要素。立体空间中占有实际的三维位置,从任意角度都可以观看,是用手可以触摸到的实体。立体与平面的称谓也是不同的,平面被称为形,而立体则为型。立体形态与二维的平面形态在构成的难度上比平面形态在构成的难度上比平面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在形式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1. 体有哪些类型

无论任何体形态都是有型的、无型的立体是不存在的。前面已经说过,体是由平面的移动而生成的,那三维的体形态就是二维平面形态的三维化结果,这样,体的分类与平面就有共同之处了。

这是从体的总体造型系统分类的。若以造型的具体形式分类又可分为块立体、线立体和面立体。所谓块立体是指占有封闭空间的一种立体,它具有连续的表面,并有较大的体量,在视觉上具有稳定感和重量感。所谓面立体是与块体相对而言的,它虽然有连续的表面,但它的幅度感却占有一定的优势。而线立体除具有过的表面外,它在长度上更具优

势。参看(图4~2)(图4~3)(图4~4)

此外还有一种中界立体形式,即在平面上稍有一定的立体效果,例如浮雕,产品造型中的线脚与不同的凸凹平面均属此范畴。

2. 体形态的表情

如果分析体形态的表情,则必须回顾线的表情。可以这样讲,线的表情是面形态和体形态的基础。在形环中,面形态分为直线系面和曲线系面,它们在构成中含有直曲线,因素的强弱就决定了它们的表情属性。同理,在面的形态的基础上加上量的因素就产生了直线系立体和曲线系立体的表情特征。直线系立体具有直线的表情特征。如刚直、硬实、明朗和向上等性格;曲线系立体形态则具有曲线优雅、轻盈、柔和、亲切的性格特征。水平方向立体则有开扩、舒展、平和、宁静的心理影响。

若以典型的立方体、圆球体和锥体来分析它们的性格,则方立体具有稳重、大方、正直、坚实的性格;球体则有亲和、丰满、和谐及动感的性格,三角形立方体则有稳定和坚实的性格,如果将其倒置则有生动、活泼和平衡之感。各种复杂多变的形体,其性格可由它构成的不同基本形含量来分析它们。从(图4~5)和(图4~6)中可理解这种性格含量和变化产生的特定表情来。

图4~6 体形态表情实例

将方体A和球体B分别加入对方的要素,再加上正倒三角形要素,就会产生不同体系的多种性格来,A′既有正方形的质朴大方又有三角形的安定和稳重感;A″既有正方形的质朴大方又有倒三角形的轻快和动感;B′既有圆形的亲和与丰满又有三角形的稳重和安定;B″既有圆形的丰满与亲和又有倒三角形的安定和稳重感。方形为立体的A′A″为直线系立体,球型为立体的B′B″是曲线系立体。

这是个体形态表情的对立产品,放在一起很有戏剧性。飞机是水平线为主导方向的曲线系造型,以弧型面为主要性格特征,机翼的直线形和尾翼的反衬,使整个造型丰满、舒展而轻盈;吉普车是以方型为立体的造型,在曲线系车轮与线角的反衬下,显示出质朴、大方而稳定的表情来,两者的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系,一个会飞,一个只能跑。

3. 体形态的构成特征

体形态除了具有三维的实感特征外,在构成上还具有其他形态所不具有的具体特征,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①无框架

我们都知道面形态的构成都是在特定的有限框架中进行的,在构成中要在四个边框的局限下推敲构成布局使它与之和谐共生。而三维的体形态,特别是在自然空间中的造型是没有框架限制的。即使在室内空间中也不会对相对小的体形态产生影响,因此它的构成没有构图问题,而只有自身的构成关系问题,尤其是做为形式设计更是没有框架限制了。

②有光影

由于形态是立体的,在特定光源的照射下,由于它的高低、深、浅及组合形式和要素的不同,必然要产生光与影的变化,这种光影的变化,就是我们做立体形式设计时必须研究的虚实关系,明度对比关系,即在处理实体时必须顾及到光影的虚实效果。

③多相性

所谓多相性就是在观赏的不同角度必须有不同的相态。由于体形态是有空间的实体形式,,人们要从各种角度去观赏它。.因此在构成中就要兼顾各个角度的审美效果,在我国园林设计中叫做”步移景异”,这是体形态构成中不可忽视的特征.。

4. 体形态的构成方法

体形态的构成方法,在总体上要遵循从整体出发,再进入部分,最后深入到局部的原则,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做为体形态的技巧和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

①减缺法

所谓减缺法,故名思义,就是把特定的体形态按照异同有机整合的原则,对立体进行减缺。这种方法往往用于有稳定感和重量感的块状实体,例如雕刻,这种方法对设计者要求十分严格,必须做到构想成熟,胸有成竹,严格按程序由大到小精心操作。因为一旦减多是无法弥补的

②添加法

这是相对减缺而相反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犹如做雕塑的泥稿,允许任意修改,虽然它有减缺的手法,但从总体上看,它还是以添加为主的。这种方法在做形式设计训练时有很好的自由度,它可以反复地推敲方案,直到满意时为止。

③组合法

组合,顾名思义,即把不同形态的群化的体形态,按照形式法则有机的组合成完美的形式来。例如建筑设计和产品设计中对不同立体的组合方案,均属组合法范畴。

④过渡法

无论哪一种体形态的构成方法,其间均会涉及到对立形体间的和谐问题,这时就必须选用过渡手段将其完美的联接起来。期间的重要手段就是羽化连接体。具体的弱化形式可采用缩小体积、降低明度、拉开空间等多种手法处理,目的就是使对立的要素之间求得缓冲和过渡,最终达到和谐.

上述四种方法有时单用,多数情况下宜综合运用,这要视具体要素的形态和关系正确的选择。

相对湿度≤80%;工作平台需求在稳定的根抵或工作台上此外,在体形态之间的联接中,也有特殊的情形,即两者之间有悬殊的对比关系,强弱反差极大,这时可以直接联接。因为在一方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其联接关系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5. 体形态的效应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体形态的构成是相当复杂的

,但是,只要注意研究和了解体形态的各种构成效应,就会在复杂的关系中找出规律和方法来。从而争取主动,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自如。其主要效应有以下几种:

①空间张力

所谓空间张力效应是指两个有一定距离的立体,占有并控制了全部的环境空间,因而在两个立体间产生了视觉张力,形成了空间的场性。这里我们应认识到体形态在构成中,不单是体与体的关系,它必然要同时顾及到相应的空间构成问题。(图4~7 A)

②优势效应

从优势效应这个名词中就可明了其中的含义,即靠庞大的立体形态,最大限度地控制周围的环境及空间,在视觉心理上产生优势效应,从而达到了积极而生动的对立的谐调效果。这里也告诉我们和谐不是消极的而应当是生动的、积极的。(图4~7 B)

③排列效应

排列效应是一种最常见的一般效应。是指各体形态同质同量,而在排列上采用不同的变化手法完成异同有机整合任务,这是一种能产生鲜明的秩2)由于陶瓷材料的塑性很小序美的构成效应。(图4~7 C)

④群化效应

在体形态的构成中,有时是几个少量的要素构成,有时还会有多个要素的群化的构成形态。这时往往采用同类组合的分组构成形式,即要素多就要求有秩序,做到多而不乱。(图4~7 D)

⑤节律效应

所谓节律就是节奏和韵律的统称,因与节奏和韵律是一对孪生姐妹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效应无论在单独、组合或群化的体形态构成中都是常见的。即在构成中要有重复,有休止、有变化,做到重复与变化的异同有机整合,使之具有抒情的意味。(图4~7 E)

⑥位置效应

在中国画论的“六法论”中有“经营位置”之说,实际上就是在众多无序的要素中求得位置的统一与和谐。或者称位置的异同有机整合,专业上称为对位。即在众多变化的体要素中寻求位置上的正对和边对关系。最后形成乱中有治的统一效果。(图4~7 F)

⑦导向效应

体形态在构成中,一般情况下都要有一个主导方向要素,或控制上方、左方、右方、前方、后方、斜方等。这种训练对于将来应用到具有环境关系的辩证设计中是非常必要的。如固定工程形态的建筑,公共艺术品,园林景观等等,这种效应的利用是会经常遇到的。(图4~7 G)

(end)

机器学习实战课程
算法工程师
Docker实战
友情链接